3月14日,外国语学院在崇文楼303教室成功举办第九十期“经纬译学”研究生论坛。陆雪芹副教授和郑亚娟副教授担任本次论坛教师主持,24级MTI倪然为学生主持。三位主讲人分别是24级MTI杨雅楠,李萌和徐心仪。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

第一位汇报人杨雅楠同学的主题是《文化语境理论视角下〈诗经〉中服饰英译对比研究》。基于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该研究对比了许渊冲与理雅各的《诗经》译本,发现许译保留高语境含蓄特质,注重意境;理译则更贴近低语境文化,信息外显具体。杨雅楠同学通过对古代服饰文学翻译的介绍深入探讨了平衡文学性与准确性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第二位汇报人李萌同学的主题是《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红楼梦〉杨译本服饰文化翻译研究》,她基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分析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服饰颜色、纹样、样式与材质的翻译策略。杨译本通过直译、意译、增译等方法,有效传递了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与文化符号,如“石青”译为“slate-blue”“鹤氅”增注象征长寿内涵。该研究还发现中英文化差异导致部分文化功能等值不足的问题。李萌同学的分享结合音译加注、归化异化互补策略,深化文化阐释,为古典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提供实践参考。

徐心仪同学的主题是《清代女性服饰文化翻译》,她聚焦康熙至乾隆时期汉族与满族女性服饰差异,采用归化策略阐释文化符号,其中服饰材质如绫、罗、绸、缎及江南织造工艺被重点解析,强调丝绸文化对清代贵族生活的影响。旗头发型如“两把头”“大拉翅”通过异化翻译(如flag header)传递满族审美特色。徐心仪的分享结合归化与异化策略,为传统服饰文化外译提供实践范例。
在教师点评环节,陆雪芹老师和郑亚娟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同学的努力:前期准备充分;敢于质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