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晚,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线上成功举办第三十五期“经纬译学”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由罗绮伦副院长主持,21级研究生涂晶晶和于天伦主讲,副院长柯群胜教授、刘方荣副教授和全体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涂晶晶同学分享的主题是外刊阅读与翻译练习,摘录自外刊文章“What a controversial pastry says about China's economy”,讲解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文本介绍、翻译过程与分析对比、总结反思。涂晶晶同学首先介绍了的文章的主题内容:常人和经济学家眼中月饼的差异,以及月饼成为经济趋势风向标的原因,并用实例证明月饼市场火热,同时对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了改述。紧接着,对比分析了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并介绍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如hockey puck、nut-and-egg-yolk fillings等词的翻译,同时也讲解了自己查证的资料和翻译的依据。最后,涂晶晶同学进行反思总结,从写作和词汇表达的角度,对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小结,首先提出论点... are among the most divisive ...,然后用For some...,For others...句式引出双方论据,后面用but引出新的观点,然后回顾反思有关词汇句式表达的知识点,指出了自己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如查证的资料不充分,句式不能灵活运用,双语能力待提高等,最终总结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步和积累的过程,积少成多的碎片化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翻译实践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天伦同学以翻译的主体与客体为题,从三个方面对翻译的主体间性进行了详细完整的介绍。首先是翻译的主体,不同的学者流派对翻译的主体有不同的观点,包括翻译单一主体论和翻译多主体论、狭义的主体和广义的主体等,同时也阐述了翻译主体的地位和特点,包含主体的可变性、主导性、主观能动性。其次介绍的是翻译的客体,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翻译客体的客观自身规定性,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在翻译客体上,但也不必过分地强调翻译客体的地位,为翻译客体所制约。同时还补充说明了翻译客体的内涵,性质,运用等,并用大量的翻译大家的实例来阐释,如朱生豪,许渊冲等。最后,对翻译的主客体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包括主体间性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几点结论:翻译过程就是主客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译文不是对原文文本的简单复制,而是原文生命的延续;成功的译文是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企盼在认知环境相关方面与原语文本取得最佳关联。
主讲人分享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踊跃热烈的讨论。柯萌、张绘玲等同学对涂晶晶同学的译本和参考译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classic nut-and-egg-yolk fillings,mooncake-shaped ice-cream sandwiches这类专有名词,已经有固定的译文,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留意,同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生硬的翻译腔。
最后,罗绮伦副院长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赞扬了涂晶晶同学译文质量较高,刻苦认真,译前工作准备充分,敢于质疑态度和查证资料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也指出翻译就是多查证,多反思的过程,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多方求助。同时,他表扬于天伦同学的分享讲解仔细,内容详实,学术性较强,但是他指出于天伦同学讲解速度较快,如果能留时间思考和反思,呈现会更加完美。最后,他还强调了目前2021级的学生应该要有危机意识,抓紧时间,夯实自身实力,为日后的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做准备。柯院长和刘方荣副教授也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两位同学各有所长,值得学习借鉴。
至此,本次论坛圆满结束。主讲人的分享引人深思,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师生交流踊跃,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氛围,促进了师生学术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