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南湖校区综合楼,外国语学院第一届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研修班进入第二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和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为研修班做报告。外国语学院院长谭燕保、副院长罗绮伦、副院长刘方荣和全体教师参加研修活动。活动由副院长罗绮伦主持。
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以“国家级项目申报书的撰写”为主题进行分享。黄忠廉教授从如何选题为切入口,给出了选题的公式:X=A+B。X代表选题,A代表前沿问题,B代表时代需要。他说,破解选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前沿的问题和把握时代的需要。他建议大家要密切关注学科研究热点,熟悉国家大政方针,深刻理解申报指南,为成功选题做好准备。黄忠廉教授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提炼选题,创意性地提出了“陌生化”的概念,称经过10次陌生化的处理,一个粗糙的选题会实现“华丽的转身”,成为一个吸引评委眼球,语言精练,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明确的选题。他强调,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大家内修知识体系,外练语言表述,才能有所收获。
黄忠廉教授结合已立项的申报书逐条解释了撰写规范。他提出,申报书的语言表述尤其是在研究内容部分,要遵循语言高度凝练,观点清晰,逻辑正确的原则,切忌不分条目,观点不突出。他建议文献梳理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和研究综评,意在给出国内外研究的共性问题,简述未来趋势。这一部分能够让评委看出申报人的问题意识和研究问题的价值。在谈到创新之处时,黄忠廉教授提醒大家不要语言空泛,需实事求是地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最后,黄忠廉教授强调,申报书的形式美也不可忽视,排版﹑字体﹑语言的韵律等都有可能对评审造成不同的影响。课后,老师们积极与黄忠廉教授交流,针对大家有关撰写申报书的瓶颈,选题的确定和学科建设等问题,黄忠廉教授都给予了耐心而有指导性的意见。
下午,湖南大学的刘正光教授以科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感悟。刘正光教授从八个方面与研修班进行交流:仰望星空、路在脚下、执着淡定、深读勤思、敏于发现、刀锋磨砺、守望初心、始终坚守。刘正光教授认为,在大学里,教师应该是思想的引领者和传播者,科研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工作,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看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在里面发现有意义的选题。选题确定后,针对如何写论文的问题,他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刘正光教授指出,广泛的阅读为我们搭建一个有宽度的知识体系,这为研究的丰富性打下基础;而聚焦阅读,深耕某一领域会增加知识体系的深度。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会让我们更加容易提炼有价值的选题。关于论文的选题,刘正光教授表示,在阅读文献中,我们要关注其中的研究缺陷和不足,扩展自己的科研视野。有了一个良好的选题和丰厚的知识储备,在论文成型前,作者需要反复地打磨。在语言上,学术语言的使用是基本要求,且语言表述要科学严谨。此外,论文的内容要连贯,层次分明,标题之间逻辑关联清晰,全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刘教授以自身为例,告诉大家,做科研是一项有趣的,却需要耐住寂寞的工作。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只有守住心中的一片净土,专注阅读,专注写作,科研工作才可以持续推进下去。
刘正光教授的娓娓道来使大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获得了新的认知。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提问,并表达自己对教学促进科研的看法和困惑,刘正光教授均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外国语学院院长谭燕保教授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体会。她非常认同专家们的看法,认为人文学科的研究要基于研究者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语言表现力。谭燕保教授赞赏老师们能够克服炎热的天气,坚持学习,不怕吃苦,虚心好学,鼓励老师们要确实做到深耕勤思,敏于发现,把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要坚持,一定可以有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