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崇文楼303举行以“AI赋能教育教学”为主题的教师发展论坛,全院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院长谭燕保教授主持。

谭燕保以“AI时代外语学科的成长性”为题,开启了本次论坛。她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AI时代的成长条件、“我”的成长意识及“我们”的成长方向。在谈到AI时代的成长条件时,谭燕保提出问题:“外语学科往何处去?”围绕该问题,她进行了分析,指出当今时代是需要外语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话语、国际组织等方面对外语人才是有需求的,并提出外语老师利用AI时要在“大用”中寻求“实用”;她还引用了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的坚持外语学科“四个自信”不动摇:专业道路自信、专业理论自信、专业价值自信、专业人才自信,以此鼓励老师们要不断发展自己。在谈到“我”的成长意识时,谭燕保带领老师们回顾了学院近几年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并引用4月12日学院学科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论证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的发言,指出AI 时代的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要“做特”“做新”“聚焦”,展示外国语学院的表现力和贡献度。在谈到“我们”的成长方向时,谭燕保提出两个问题让老师们思考:我们被需要吗?我们能做到吗?随后她和老师们一起讨论问题的答案,并鼓励老师们跟随学院发展的方向,体现自己的贡献度,在AI+学科时代培养兼具技术敏感性与人文批判力的复合型人才。

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吴志杰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的广义技术,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则是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实现内容生成与优化的前沿技术,二者在技术应用和功能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吴志杰以知识图谱和智能体为例,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外语教学。知识图谱通过提升知识传递效率,智能体通过优化教学体验,两者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外语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MTI中心主任刘珊围绕“外语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分析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优势与挑战,并梳理了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随后,她结合期刊审稿标准,从研究选题、研究设计和写作规范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高质量论文的撰写要点,强调选题需立足教学实践,研究设计应科学严谨,写作需符合学术规范。针对一线教师的研究特点,她重点推荐了课例研究型论文这一适切路径。刘珊还结合自身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的投稿与发表经验,分享了期刊选稿倾向、审稿流程优化及修改注意事项等实用建议。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生动,现场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教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副院长刘方荣围绕“学院学科团队建设的痛点诊断与行动方案”做了分享。她向老师们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团队建设摸底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团队建设的痛点,并提出了团队建设的要求及具体的考核指标,为后期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副院长罗绮伦则围绕“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了动员。他梳理了大赛的概况及参赛的项目及类型等,提出学院的申报要求和指标,鼓励动员老师们积极申报该项赛事。
本次论坛是学院将全院教职工大会同教师发展论坛结合起来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共同来讨论AI时代外语教师“何为”的问题,为学院教师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也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外语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让AI赋能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自己,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