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MTI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期“经纬译学”研究生学术沙龙
作者:熊孟兰时间:2021-05-17点击:

2021年5月14日晚上,外国语学院在线上成功举办了第十期“经纬译学”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姚范美副教授主持,肖甜同学和张文化同学主讲。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柯群胜教授、部分硕士生导师和全体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肖甜同学以“经济学人外刊精读分享”为主题,分析了India’s covid catastrophe的前三段。首先梳理整篇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具体讲解了一些词的用法,总结了关于“增加”的一系列表达以及一些固定表达。如mark的熟词僻义,可以表示庆祝,纪念〔重要事件〕。关于“增加”的相关表达也有很多,除了本文中的surge,英语新闻中也经常出现increase,rise,grow up、beef up等词。当表示“激增、猛增、大幅增加”时,则可以用soar,mount,climb,jump, explode, skyrocket, rocket,proliferate等表达方式。还有double mutant(双突变体)和COVAX(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而且介绍了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印度大壶节(Kumbh Mela)。

肖甜同学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冯晓苗同学提出这种比较新的文章题材,译文如何获取。顿新琪同学、赵淑琴同学和戴思同学表示分享结合时事,题材新颖。做翻译要结合当下时政,不能光看书本知识。赵江平同学提出为什么要把catastrophe译为“浩劫”。肖甜同学表示这是考虑到要避免词语的重复。望云姣同学提出外刊阅读词汇句子阅读难度大,如何提高外刊阅读效率。熊孟兰同学对since位于句子末尾的用法提出疑惑。对于热点题材译文获取,姚老师推荐了“英语巴士”的公众号。如果外刊阅读比较困难,姚老师表示可以先从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开始。而since除了用作连词,也可以作为时间副词位于句尾。

张文化同学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翻译与传播研究”为主题,从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应等角度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传播的原则、策略与方法。目前,国际话语体系由西方国家主导,国际传播格局呈现“西强我弱”的局面。话语翻译和话语传播严重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我们很少考虑到话语的传播问题,以及未能将外交话语的翻译研究与其传播研究结合。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翻译与传播研究可以有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张文化同学的分享,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康美群同学提出中国外宣文本难以避免的会有一些中式英语,其传播效果不佳。如何才能避免这个问题。韩笑同学以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cooperation)为例,认为其译文没有选取strategy也是考虑到外交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陈菁同学认为中国日报的时政词汇很系统,有参考意义。张梦晖同学和王慧同学表示讲解过于理论化,难以理解,可以再增添一些例子。姚老师认为对于外宣文本的翻译,我们可以在保留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尽量使用地道的英文。其次,我们可以多看华春莹的发言,学习用词,既让对方接受,又能展现大国风度。同时也提出让同学们多发论文。这对于以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很好的铺垫。

此次学术沙龙让同学们对外刊时政文本翻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认识到外交话语有效传播的重要意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