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MTI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一期“经纬译学”研究生学术沙龙
作者:韩笑时间:2021-05-21点击:

2021年5月18日19:00-21:30,外国语学院在线上成功举办了第十一期“经纬译学”学术沙龙。外国语学院院长谭燕保教授、MTI教育中心主任刘珊副教授、陈奇敏副教授、赵伟副教授以及全体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沙龙由陈奇敏副教授主持,20级MTI研究生戴思和赵淑琴主讲。戴思同学以“CATTI英译汉真题及《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翻译赏析”为主题,分享了一篇介绍新西兰文化背景的文章,展现了新西兰多元化文化特点以及翻译此类文本的重点与难点。随后,老师和同学们就“sense of place”、“adapt”、“cultural engagement”在文中的如何恰当翻译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最终,各位师生认为“sense of place”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对于“adapt”的翻译,我们首先要把握住“adapt”的核心含义,再结合上下文逻辑,抓住译文表达流畅这一重点。对于原文中的“cultural engagement”,毛利文化及他国文化为新西兰文化的形成有一定贡献,可以理解为“文化参与”,在该语境中,“engagement”译为“参与”也是一种约定俗称的表达。

赵淑琴同学以“时政文本英译的简化、增补策略及《无声告白》的读书分享”为主题,以汉语中抽象和具体“动词”的翻译为例,论述了汉语动词的翻译难点及技巧,并切入“时政文本英译中简化翻译策略”的讨论,经过深入研究及重点归纳得出:翻译汉语政治文本时,要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对于非重点且不易以简短文字译出的内容、汉语原文中的重复信息或上文提到过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简化翻译策略;而中文时政文本中有些词语虽然通俗易懂,但在翻译时却不易简练译出,但由于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文化空缺”现象,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原汁原味传播中国文化”与“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中国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次沙龙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促进了翻译能力的提高。老师们鼓励大家在日常学习中要增加双语阅读量,提升双语修养,领略语言本来的精髓,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搜索,提高翻译的词汇丰富程度。各位师生畅所欲言,迸发新灵感,引入新知识,促进思想碰撞,收获颇丰。

分享: